编辑: 阿拉蕾 | 2013-06-20 |
5 ) D =D0 / Dm a x (
6 ) P 为归一化后的学术成果评价指标, D 为归一化后 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 ( 三) 目标函数建立 本文以提高全校的博士学术质量为目标, 选择 学术成果评价指标 P 和学位论文评价指标 D 为参 数, 根据现有学校基本情况, 通过合理分配博士招生 名额, 使学术成果和学位论文综合评价目标函数取 ?
3 5 ? 周涛, 等: 基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招生名额分配模型研究― ―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得最大值.这一实际问题可通过如下的优 化问题 描述: m a x X i ∑ N i=1 ( α?P +β?D) ?Xi? Yi (
7 ) 约束条件: s . t . α+β=1 0≤α ≤1, 0≤β ≤1 ∑ N i=1 Xi =Mi=1, 2, . . . , N Sm i n ≤ Xi ≤Sm a x ì ? í ? ? ? ? ? ? ? ? (
8 ) 其中: α: 学术成果评价指标占据的权重;
β : 学位论文评价指标占据的权重;
N:参与分配的学院数量;
M: 用于分配的博士名额总数;
i:第i个学院;
X i: 第i个学院分配到的博士名额;
Y i: 第i个学院博士毕业率;
S m i n : 设定学院分配到的调控名额下限, 保证学 院的最小分配名额;
S m a x : 设定学院分配到的调控名额上限, 以免名 额过于集中. 其中, 目标函数通过α、 β 调整学术成果评价指 标和学位论文评价指标占的权重.另外, 为了确保 招生名额能够基本满足各学院博士招生需求, 同时 确保新一年度招生名额与上一年度招生名额差异不 能太大, 设定了各学院博士招生名额 X i 的最小值和 最大值, 可以设定调整范围在上一年度招生名额的
2 0 % 范围内, 即: S m i n ≥0. 8*上一年度名额;
S m a x ≤1. 2*上一年度名额. 在建立好目标函数之后, 需要对以上最优化问 题进行求解.从公式( 7) 和公式( 8) 来看, 这是一个 整数规划问题.解这一问题方法有很多种, 比较常 用的是分枝界定法和割平面法, 由于篇幅原因, 这里 不做详细 解法说明, 具体见整数规划求解相关资料[
1 2 ] .通过最优化求解, 可以得到在已有约束条件 下, 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大值, 以及每个学院分配期望 的博士招生名额.
三、实例分析 我们对近4年理工科学院毕业的8
1 6名博士生 培养情况进行了统计, 主要包括毕业率, 公开发表的 学术成果以及对学位论文的评优结果, 详见 表1. 我校博士最长年限为6年, 毕业率为2
0 0 7-2
0 1 0四 个年级博士生毕业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值.使用公 式(
1 ) 和公式( 3) , 分别计算各学院在J C R 一区、 二区、 三区人均发表论文篇数以及学位论文人均评优 结果.从学术成果来看, 学院八较为突出, 在三个分 区的人均论文都高于其他学院, 分别是J C R 一区人 均0.
4 4篇, J C R 二区人均 0.
8 6 篇, J C R 三区人均 1.
5 4篇.从对学位论文评价来看, 学院九的学位论 文评优结果较好, 选题前沿性人均评优2.
9 8份, 论 文创新性人均评优 1.
6 1 份, 规范性人均评优 2.
7 4 份, 总体评价人均评优2.
5 7份.直观地从数据推断 来看, 这两个学院的培养质量较好, 因此, 如果名额 增加, 产出的创新性成果也有望增加.与此同时, 计 算名额还需要考虑各学院的博士毕业率, 某些学院 虽然目标函数取得较高值, 但毕业率较低, 如果增加 名额, 指标提升效果也可能并不明显. 考虑论文发表的难度以及期刊的影响程度, 我 们用2
0 1 6年中科院J C R 各区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作 为加权主要依据, J C R 分区权重为某分区平均影响 因子与各分区平均影响因子总和的比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