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 2013-06-20 |
0 1 7年要求申请制考生应毕业于
2 1
1
9 8
5 等院校. 2. 在考核 主体上, 重视导师组的决策自主权. 主要是加强导师和考生之间的交流, 增强彼此认同, 以尊重导师的选择权.对此, 一方面多数院校提高 面试成绩的比重, 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
0 1 7年 博士招生规定复试阶段 笔试成绩占3 0%、 面试成 绩占7 0% .另一方面, 强化导师和考生的相互认 知, 如重庆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
0 1 7年申 请制招生要求考生提供两封推荐信, 其中一封应为 所申请报考导师的推荐信.而对于不符合学校申请 资格的考生, 导师可以提出再次申请, 如上海交通大 学2
0 1 7年规定对于非重点院校毕业考生, 科研潜质 突出的, 特聘教授或以上资深教授可提出再申请. 可见, 申请制非常重视导师组的选择地位. 3. 在考核内容上, 重视选拔内容的丰富性.申 请制主要包括材料初审和复试考核两大环节.在材 料初审上, 往往要求考生提供成绩单、 研究计划书、 英语水平证明、 科研成果证明、 获奖证书、 硕士学位 论文( 或摘要) 等, 招生院校根据考生提交材料组织 专家小组评分, 材料评审成绩将作为考生初审成绩. 相对于仅以笔试统考获得的初试成绩, 申请制的评 ?
9 1 ? 时广军: 博士招生 申请制 : 动因、 价值及改进― ― ―供给侧改革视角 价材料更为全面丰富.在复试考核上, 除了考生逐 一单独面试的传统模式, 一些学校出现了群体面试, 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2
0 1 7年博士招生采用群体 无领导小组式考核;
还有一些学校要求考生自我呈 现, 如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
0 1 7年博士招生要求考生 先做1 0分钟的 P P T 汇报, 之后再接受提问. 4. 在考核时间上, 重视考核时间的灵活性.目前, 国内申请制高校存在全面施行和局部试点两种. 在全面施行院校, 校方一般只规定二级机构开展考 核的时间段, 截止日前提交录取名单即可, 因此, 二 级院系等有着较灵活的时间安排, 受到统考统分的 约束少.在局部试点院校, 试点院系往往早于学校 统考日期, 时间余地更大, 对于申请阶段不成功的考 生还可以转入其它报考方式, 如上海交通大学2
0 1
7 年博士招生规定 入学申请未录取的考生将自动转 为公开招考 .可见, 申请制为考核主体和考核对象 都提供了时间上的选择余地.
二、申请制的价值 申请制从招生侧进行变革, 以促成博士生的有 效供给.从供给侧视角来看,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提 升人才供给质量、 调整人才供给结构和优化人才供 给体制. ( 一) 提升人才供给质量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同时增加有效投资 [ 8] , 也就是说, 要从源头上提高 供给水准, 确保投入要素的价值.对整个博士教育 环节而言, 申请制从招生源头出发把控人才选拔, 进 而提高人才供给质量, 主要表现在: 第一, 生源水平 提升.精英教育阶段下, 博士生不仅仅只是单纯的 学生角色, 还承担着合作者、 研究者、 咨询者、 监督 者、 消费者等多重角色[ 9] , 因此, 博士生教育要建立 在一定已有的科研训练和素质储备基础上.由上可 知, 申请制一大特征就是重视申请者的科研潜力和 学术能力, 从多层次素养上进行考核, 而不单单是卷 面分数, 这就利于选拔出胜任生源, 帮助博士生实现 多重角色的过渡, 为博士的后期教育奠定基础.第二, 学生认同感强化.认同感会形成心理资本优势, 使个体更自信、 乐观和坚韧, 对行为的产生与持续产 生重要影响.而申请制可以强化学生的认同感, 一 方面强化师生关系认同, 申请制下导师和申请者需 要进行更深入地沟通, 形成彼此学术取向、 人格性情 和兴趣点的深入认识,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师生关系 更加积极有效.另一方面强化学生身份认同.博士 教育是一个不断创新、 不断否定的过程, 需要付出多 方面努力.当前, 实行申请制的院校往往实力较雄 厚, 其选拔标准更高, 考核面更广, 申请者需要对博 士身份有较高的认同感, 能够面对博士期间的各种 困难.因此, 申请制可以选拔出较高认同感的学生, 其攻读博士的意愿也更加强烈稳定.第三, 培养规 律得到保障.赫尔巴特、 赞可夫等教育学家早就指 出教育是一个过程, 具有一定的阶段稳定性, 因此, 人才的培养需要足够的时间长度和稳定的教育环 境.申请制大多要求学生全日制学习, 以保证一定 阶段的学习稳定性.对学生而言, 可以减少外界环 境的干扰, 更专心地接受学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