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15-08-31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培养 将幼叶或叶柄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的6-BA和NAA 的MS 或1/2MS 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相同浓度的 6- BA 和NAA 条件下, MS 基础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优 于1/2MS基础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在以MS为基础 培养基, 约5~7 天出现翠绿且较为紧实愈伤组织.愈 伤组织产生不定芽所需时间较短 (10~12天) .而在以 ・ ・

49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1/2MS为基础培养基, 产生的愈伤组织呈淡绿色且较为 疏松, 不易产生不定芽.当NAA浓度一定时, 6-BA浓度 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正交试验结果 表明C3是最优初代培养基 (表1) .幼叶或叶柄在C3培 养基上培养6天出现愈伤组织.至20天幼叶和叶柄均 产生不定芽, 幼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43.3%, 叶柄不定 芽诱导率可达86.7% (表1) .本试验选用的4种初代培 养基均无法诱导茎段产生愈伤组织, 但可诱导其腋芽萌 发以获得用于愈伤组织诱导的无菌幼叶.在C1培养基 上培养20天, 腋芽萌发率最高可达96.7% (表2) . 培养基编号 C1 C2 C3 C4 C5 C6 C7 基础培养基 MS MS MS MS 1/2MS 1/2MS 1/2MS 6-BA/(mg/L) 0.4 0.5 0.5 0.6

1 0.5 0.5 NAA/(mg/L) 0.04 0.1 0.05 0.2 0.1 0.05 0.1 叶柄数

30 30

30 30

30 30

30 叶柄分化数

19 20

26 23

9 18

16 叶柄分化率/% 63.3 66.7 86.7 76.7

30 60 53.3 幼叶数

30 30

30 30

30 30

30 幼叶分化数

11 9

13 11

8 10

5 幼叶分化率/% 36.7 30.0 43.3 36.7 26.7 33.3 16.7 培养基编号 C1 C2 C3 C4 基础培养基 MS MS MS MS 6-BA/(mg/L) 0.4 0.5 0.5 0.6 NAA/(mg/L) 0.04 0.1 0.05 0.2 茎段数

30 30

30 30 萌发数

29 26

27 22 萌发率/% 96.7 86.7 90.0 73.3 培养基编号 J1 J2 J3 J4 J5 J6 J7 J8 6-BA/(mg/L) 0.5 0.3 0.4 1.5 0.5 0.3 0.4 1.5 NAA/(mg/L) 0.1 0.05 0.04 0.3 0.1 0.05 0.04 0.3 Cu2+ - - - - + + + + 诱导率/% 96.7 95.6 95.8 92.6 96.7 95.8 95.8 93.1 生理状态 后期叶片发黄, 茎粗 后期叶片发黄, 茎较细 后期叶片发黄, 茎较细 后期叶片发黄枯萎, 茎较细 翠绿且茎粗 翠绿, 茎较细 翠绿, 茎较细 有些发黄, 茎较细 表1 不同初代培养基下培养20天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表2 不同初代培养基下培养20天对腋芽萌发的影响 2.2 继代培养 将初代培养产生的不定芽移入继代培养基中培养

15 天后可以形成丛生芽.不同浓度的 NAA 和6-BA 对丛生芽的产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培养基 J1~J4 上, 出现丛生芽发黄且停止生长的现象.诱导丛生芽 生长的最佳继代培养基为 J5 (表3) .添加 0.128 mg/L Cu2+ 可以保持丛生芽良好的生理状态, 但对丛生芽的 诱导率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表3, 图1) . 2.3 抽茎培养 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抽茎培养基中, 继代培养 丛生芽10~13天后均可被诱导抽茎产生无根苗.但不 同浓度的6-BA和NAA对抽茎率有不同影响.以CJ2 和CJ4 为培养基进行培养, 丛生芽变黄而无法抽茎. CJ1是最优抽茎培养基, 诱导丛生芽抽茎的效果最佳, 抽茎率可达91.7% (表4) . 2.4 生根培养及幼苗移栽 无根幼苗在生根培养基中大约

5 天后开始生根, 生根后幼苗逐渐长高.NAA 浓度会影响无根幼苗的 生根率.诱导无根幼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G2, 生根 率为85% (表5) .选择G2培养基后, 不同蔗糖浓度会 表3 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对丛生芽的影响 ・ ・

50 张瑞芝等: 欧美杨再生体系的建立 影响无根幼苗的生根状态.蔗糖浓度为

20 g/L 时, 根 长范围为 9~12 cm, 数量多, 须根明显.蔗糖浓度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