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2017-09-29
SOCIOLOGY OF ETHNICITY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第252 期 中国社会学会 民族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018 年3月31 日目录【论 文】 从中原到边疆:对典范中国史的反思 王明珂 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一种新的文化政治理论 关凯浅析

2017 加泰罗尼亚 独立 事件所予之警示 ――加泰 独立 公投与多民族国家的 国家民族 (nation)共同体意识建构之关系 叶江国民政府民族教育对象的伸缩 李双乌鲁木齐南山哈萨克族跨国移民调查 李娜Association of Sociology of Ethnicity, Sociology Society of China Institute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Peking University

1 【论文】 从中原到边疆:对典范中国史的反思

1 王明珂2 我们被自身的记忆支配(we are what we remember) ,这是历史研究者的老生常谈之语,但它 仍能深刻地说明 历史 的现实意义.

如蚕织茧, 让自己生活其间, 我们也创作及相信 历史 , 让自己沉浸在 历史 所建构的世界里.对周遭发生的事,我们或感到哀怒,或奋臂疾呼力争, 或抛头颅、洒热血;

无论如何,历史记忆为我们塑造一个世界,并为我们在其间安排一种特定的 身份认同与位置.我们成为中华民族中的汉族或少数民族,台湾人或美国华裔族群,成为科技业 精英或深圳打工族,这些都发生在社会记忆建构的世界中,让我们成为记忆的玩偶,言行举止皆 让此世界更 真实 . 这并非是说,我们所处的世界与社会现实不美好,而是,我们缺乏认识这世界及其社会现实 的能力.我们所知及所关心的 历史 ,便是社会记忆的一种形式内涵.学者们争论历史事实, 解构历史事实,建立新的史观(以某种立场选择性建构及诠释历史) ,都经常受到自身的国家、 民族、阶级、性别等身份认同与社会现实的影响.这些身份认同来自于社会中流行的典范历史;

陷于如此循环中,我们如何可能深入认识这世界? 以近代普世性的民族与国家认同来说,各个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国民历史教育只是其中之 一)建构及传播典范历史知识,以历史记忆(国族历史)打造爱国、爱民族,并愿为维护国家民 族利益与尊严而行动的个人.然而,这样的 历史 及以此打造的国民或民族成员,经常与由另 一些 历史 塑造的他国或他族之人产生敌对与冲突;

东亚地区中、韩、日三国间的 历史 战争,便是其中的显例.在多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中,如中国,典范历史记忆更造成国民认同与民 族认同之间的矛盾和两难困境.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诸多的国际政治纷扰,包括前述中p日p韩三国间因历 史产生的敌意,使得解构民族主义成为历史学界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风尚.被解构 的主要对象便是 历史 :后现代史学告诉人们, 你所相信的历史是近代民族主义下的想象与 建构 ,以此解构人们的国族认同.然而如此学术风潮,常流为学者各据其国家与文化认同立场 而相互解构.因此问题仍在于,学者自身之认同受其历史记忆影响,以至于轻率地解构 他者 之国家与民族认同,更无法提供理想的政治社会蓝图. 那么,我们是否可能建立一种历史知识体系,不必否定或破坏人们的国家与民族认同,但让 人们从刻板的身份认同中解放出来,让人们能真切地认识世界的过去,及其如何走向现在,因此 对当今社会有所体认、 反思及回应, 以此让这个世界朝较为良善、 理想的人类生态体系自我调整? 以下,我们以当代中国人认同与相关历史记忆为例,来探讨此问题. 国民p民族与中国民族国家 从19 世纪末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