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 2017-09-29 |
19 世纪末梁启超理想中的国民: 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 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
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 在另一 篇文章中,他称 夫民族者,有同一之言语风俗,有同一之精神性质,其公同心因以发达,是固 建国之阶梯也. 看来在他心目中,在建立民族国家这事上 民族 与 国民 同样重要.然而,经过许多历史变化后,今日中国由
56 个民族构成,梁氏所言有同一言语风俗之民族国家已 不可得,但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仍可能凝为国族(nation) ,并如梁氏所称有 同一之精神性质, 其公同心因以发达 .问题仍是,后来逐渐成形的典范中国民族与历史知识,是否能造成如此国 族?以及构成此国族的单元 民族 与 国民 两者孰轻孰重? 让我们回到
20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局势.在当时民国草创之乱局中,打造国民有些必要步骤, 包括以军事手段扫除障碍,建立全民参政制度,建立均衡区域性经济落差的国家财政体制,以及
3 之后更重要的,以民主法治教育启迪民智,让每个国民都知其社会权利p义务,且能以行动展现 或争取其国民地位.当时国民政府面对内外交煎之政治社会局面,在边疆连扫除毒枭、军阀以维 持社会治安秩序都力有未逮,更遑论以教育启迪民智了.为了建构统一的民族国家,执政者走的 是一条快捷道路;
那便是,在民族概念下,透过历史、语言、民族等多学科之调查、研究,建立 一个个的民族范畴,而将边疆人群经识别而纳入各少数民族内,以此整合在民族国家之中.这样 的多民族之民族国家建构,以及相关的民族分类、识别工作,在鼓吹民族自治的社会主义中国成 立后更被积极推动,而终造成今日汉族与
55 个少数民族之中国国族现况. 民族史与现代中国人认同 支持这样一个多民族之民族国家建构的知识,最重要的便是民族史.典范中国民族史之架构 萌于清末.到了 1940-50 年代,多部名为《中国民族史》或《中华民族史》的著作先后问世.民 国肇造后三十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此时被化约为一些简单的考古学、语言学、体质学、民族学知 识,蕴含于仰韶-龙山文化、汉藏语系、蒙古人种、母系社会等学术词汇中,被纳于中国民族史 论述之内.这样的历史,一方面继承中国
24 史以来的王朝历史记忆与革命建国记忆,另一方面 以新学科知识来强调国族之一体性(如汉藏语系p蒙古人种) ,区分国族文明发展上的古老核心 (仰韶-龙山文化)与落后边缘(母系社会p游牧社会) ,以及胜利者(炎黄民族集团)与失败者 (蚩尤p三苗等民族集团) .它们后来经史学家择良汰窳,最终形成今日我们所知的典范中国民 族史―典范中国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样的历史知识,说明由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构成之中华民族的一体性,也说明他们之间的区 分DD除了各民族间的语言p文化等区分外,还有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间的胜利者与失败者,征服 者与被征服者,文明先进者与落后者,以及施予者和被施予者等区分,皆为 历史 所肯定.在 国民党政权退居台湾后,这样的中国史也施于台湾的国民教育中,以塑造在台湾的中国人.这便 是我自小从历史教科书乃至于钱穆先生之《国史大纲》中读到的,上自三皇五帝、尧舜文武,下 启汉唐盛世,以及华夏英雄北驱鞑虏、南平苗蛮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