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 2019-07-03 |
64 『甘露水』兼容并蓄融入多重意象,也让这件作品,除了是一件审美观视的 客体对象,也是符号学中一件可以从事阅读的「文本」.在后结构符号学的「文本」观里,无论克丽丝多娃「互文性」或是罗兰巴特的文本概念,他们咸主张, 文化制品/文本中,有著表层平台上直接的明示义、以及底层内间接的隐含义, 后者隐含义,则关乎时间纵轴上,跟其他文本存藏的关连性.而克丽丝多娃此一 观点,本身也有互文,取自俄国语言学家巴赫汀(Mikhail Bakhtin,1895- 1975) 的「对话理论」(dialogism)及「众声喧哗」多语性(heteroglossia). 在(Discourse in the Novel)一文中,1935 年巴赫汀在史达林 政权囚禁期间所写,他指出任何的语句,都不是中性的;
语言中一半是属於他人 的,界於自己跟他者的边界;
也因此要说出一个完整 属於自己的句子 ,并非 想当然耳: 「除非透过河,且将之布满自己的意图,依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