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 2019-07-03 |
6 : 「任何文本,都是马赛克式引文的建构;
任何文本,
6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关注一个文本内部意义的相互指涉关系.在一般使用上,常与挪用、 摘引、援引、沿用等词汇可做替换;
在广义使用上,则包含文本内,如艺术中相关媒材、技法、 风格、形式等的历史文化沉积层.克丽丝多娃在她
1967 年著名(Word, dialogue, and novel)一文中,提出文本的两个座标轴,横轴上是文本作者与读者间的关系、纵 轴关乎文本与其他文本之对话关系.在后结构主义普遍认知中,文本因拥有「互文性」 ,勾销 了现代主义所谓原创之概念. 书画艺术学刊 第十四期
62 无非是其他文本的吸纳与变形.」(Any 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mosaic of quotations;
any text is the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nother. Kristeva, 1980, 66)而对於「自 我研究而成的」功夫,则主要仰赖他个人的视觉统摄力,十分贴近文艺复兴艺术 史学家瓦萨里,对於米开朗基罗所做的描述:「具有极强的记忆力,只要看一眼 别人的作品,就能完全记住.他用这种方法借用他人的作品而又不被察觉.」 (潘 诺夫斯基,2011,174) 黄土水『甘露水』石雕作品中,(图1)整合「吸纳与变形」、「观摩」
7 与 「互文」客体对象甚夥,依笔者做之汇整,有如下七件作品:第一件是西方文艺 复兴画家波提切里(Sandro Botticelli,约1445-1510),大家耳熟能详著名的『维 纳斯的诞生』.其他依时序为:近代日本画之父狩野芳崖(1828-88)临终前完 成 『悲母观音』 绢本精品、外光派大师黑田清辉(1866-1924) ,1897 年著名『智、 感、情』三联画作、日本木雕权威高村光云(1852-1934),第一代杰出门生山崎 朝云(1867-1954)1911 年出品写实宗教性主题木雕『』、以及被誉称为日本 罗丹的朝仓文夫(1883-1964)明治
42 年(1909)所制『从山里来的男子』石膏 作.此之外,还有两件属於西方古代与现代的图像或作品:一件是罗丹
1876 年 之成名作『青铜时代』 、一件是西方基督教艺术中古末文艺复兴盛行的圣母玛利 亚『悲悯圣母』图像,都是『甘露水』石雕作品底部的多元文本、及「观摩」对象.
7 在汉文明中, 「摹写」是进入知识界人人必经途径.从小一丝不苟透过一再抄书习字,取得掌 握文字理解领悟与再现力.在书画艺术的养成上, 「临摹」也是必经之基础学习程序手段.本 文援引王秀雄之「观摩」,并不涉「摹写」、「临摹」,而强调视觉上之观看及领悟力.特此 注. 黄土水『甘露水』大理石雕做为二战前一则有关台湾崛起的寓言:观摩、互文视角下的一个阅读
63 图1:土水『甘露水』1919-21,理石.
四、「观摩」、「互文」、说出「属於自己的句子」 黄土水在『甘露水』中超越日本近代美术时代之框架,跨文化、跨媒材、跨 地域,除了展呈黄土水充满自信、广纳百川的视觉统摄力, 具有极强的[视觉] 记忆力 ,同时见证一种研究性质的本能(instinct of research),如弗洛依德在 他著名达文西的文章里所说
8 ,此亦即「自我研究而成的」底蕴精神所在.
8 弗洛依德
1916 年撰写「达文西对童年时期的回忆」一文,揭开人文学科精神心理分析研究取 向的序幕.然不幸的,基於所提达文西写入 Codex Atlanticus 笔记中,一段关於兀鹰舔舐唇部的儿 时回忆,所引翻译资料有误,遭后人所纠指.在该论文中,弗氏以他著名儿童性心理发展理论, 阐述达文西恋母情结,以致使形成长大后同性恋之性取向,至今仍有效度,尤其对於达文西 「圣母、圣安妮与圣子图像」中和乐安详三代同堂合体之表现,从艺术家个人生平传记来做诠释, 为人们所接受.内文中所提之研究性质的本能,取自弗氏在文中阐述达文西在绘画创作与大自 然现象探讨上,偏好后者,因而造成对於创作上的怠忽,留下诸多未完成创作品.参中译 (2006, 33-127). 书画艺术学刊 第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