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 2019-07-03 |
10 年后,1998 年高美馆之《黄土水百 年诞辰纪念展》.整体回顾过去黄土水雕塑相关研究,著墨投入最深,除陈昭明长期追踪拥有 珍贵史料之外,国内二战前美术史研究学者谢里法、王秀雄、颜娟英、萧琼瑞、李钦贤等,皆 著述提出黄土水创作重要资讯.此之外,部分研究者如郑水萍、江灿腾、陈木子、王朝膜、 江美玲等人,过去
15 年亦从不同角度切入发表相关撰述.以上各家专书或文章,参后书目所 列. 黄土水『甘露水』大理石雕做为二战前一则有关台湾崛起的寓言:观摩、互文视角下的一个阅读
59 本论文以
1919 至1921 年黄土水在东京完成的『甘露水』大理石雕
2 为单一作 品来做审视与阅读,相当程度,回应上引两位学者所关注的问题,黄土水雕塑艺 术成就,我们如何、及是否可来做一定位?还是时机犹未成熟?黄土水雕塑创作 作品,也拒人千里之外,难以理解也无从拆解? 本论文试图从现象学所提身体感知视觉中心论出发, 也便是暂时搁置艺术社 会学以及后殖民政治观等角度,而专注在作品本身视觉讯息传达之探讨与阅读 上.一方面运用后结构如研究者做为读者
3 、克丽丝多娃 「互文性」 (intertexuality) 、 符号学中明示义(denota tion)与隐含义(connotation)等观点,另一方面,也与 日本同时期相关作品一并来做观视 , 如同平行观照 , 或 「对位式阅读」 (contrapuntal reading,萨依德语
4 ) ,尝试来厘清 『甘露水』 石雕本身创作方案、视觉叙事语法、 主题建构、及题旨表述之所在;
并於文尾最后提议『甘露水』大理石雕,是结合 宗教主题与拟人化的一件雕塑创作,作品题旨跟集体文化认同有关,为一则「台湾,在神明庇佑下,自海洋崛起」的寓言.
2 在黄土水个别创作组群中,最受瞩目的是『水牛』系列作品、以及『释迦出山』石膏一作. 『甘 露水』大理石雕,1998 年7月18 日,因联合报连续四天披露『甘露水』石雕作品下落或赠与 国家消息,引起社会大众瞩目,含陈其南一篇,并 引起媒体后续报导(如《典藏艺术》,72,页196-
198、《艺术新闻》、1998/09,页72-73).
2002 年,谢里法将此作品长期追踪介入始末,发表於《艺术家》一文(2002/07,页222-226).相对下,针对『甘露水』一作艺 术层面之探讨,仍未见诸於任何专文.惟,涉入黄土水生平创作的相关介述文章,不曾遗漏此 件石雕作品.当中萧琼瑞关注阐述最为深入,参<
「台湾人形象」 的自我形塑>
, (1997,56-57) .
3 后结构主义将视觉艺术作品视为文本,并进行「阅读」的实践,参见一书
第五章 读画(Reading Paintings)一文,作者 Michael Payne 介述拉冈、德西达、克丽丝蒂娃,对於霍尔 班(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497-1543)1533 年「使臣」 、1521 年「耶稣剖住 、以及梵谷画谜 「旧鞋」三幅绘画之阅读.参见迈可.潘恩著,李]学译, (2005,301-330) .
4 「东方主义」作者萨依德因书中单边焦距西方帝国主义之文本批判,饱受外界批评.后於回应 中以及
15 年后「文化与帝国主义」的专书中,发展取自音乐学的「对位式阅读」 ,强调将殖民 者与被殖者、帝国中心与抵抗者文本话语一并对照看,以掌握其间相互倚赖共生与并存性关 系. (2001,108)本文在「对位式阅读」运用上,与萨依德原意不尽相同,但主张双边参佐观 视之效.尤其黄土水作品之创作处理,在与日本主流同侪作品共时观照下,可凸显黄土水个人 独立自主创作特质. 书画艺术学刊 第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