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2019-07-05

四人帮'

被粉碎快一年了,余威仍 在! [9] 可见,当时挑战传统的 教育本质 观所面临的风险. 《重视》 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不仅在 于其观点本身, 还在于作者的身份. 因为于光远 不是一位普通的学者,而是一位 特殊的 马克 表1于光远主要教育论著被引情况 教育学论著 出版信息 知网 谷粉学术 读秀搜索 教育思想文选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 ――

3 次 导师与研究生的对话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 ――

4 次 导师与研究生的对话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 次 我的教育思想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

25 次49 次(0.2663) 我的教育思想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 ――

33 次(0.1793) 重视培养人的研究 学术研究,1978(3)

23 次26 次―― 关于教育科学体系的问题 教育研究,1979(3) ――

8 次―― 教育认识现象学中的 三体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

1980 (3)

22 次19 次―― 关于教育是生产力的问题 教育研究,1980(5) ――

4 次―― 关于建立和发展教育经济学的几 个问题 经济研究,1980(8)

19 次7次―― 第4期张建国:于光远对当代中国教育学的三大贡献

27 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一方面他是 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在学 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另方面他是一名 官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 国务院研究室的负责人之一, 而国务院研究室是 中共中央的 智囊 ,接受邓小平的直接领导. 事实上,邓小平在

1977 年的科学和教育座谈会 上已明确表态: 我们现在不同意见的争论、讨 论不是太多了, 而是太少了. ……我们要坚持百 家争鸣的方针, 允许争论. 不同学派之间要互相 尊重, 取长补短. 要提倡学术交流. [10] 可以说, 于光远的双重身份使 《重视》 以学术的方式释放 了政治信号――已成 定论 的东西在学术上是 可以争论的.因此, 《重视》之于教育学的意义 不仅在于它质疑了既有的教育本质观, 还在于它 意味着教育学界有权利在更广的范围内质疑以 往的教育命题.这一点可从下述事实得到印证: 正是关于 教育本质 的讨论带动了教育起源、 教育功能等其他基本理论问题的争鸣. 如果说, 《重视》为教育学界探讨教育本质 开启了多种可能性, 那么它也是对那种单向度地 解释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及其解释方式的质疑. 因 为原有的教育本质观正是建立在狭隘地对马克 思主义解释的基础之上, 因而对 教育是上层建 筑 的直接怀疑也是对这一命题由以产生的理论 基础的间接怀疑.这样, 《重视》实质上已向教 育学界提出如下问题: 过去我们是怎样理解马克 思主义的?在 教育本质 讨论中,参与者提出 的论点(如 上层建筑说 生产力说 双重属 性说 等) 及其论证方式均深受他们对马克思主 义理解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 讨论者在不同 教育本质 观方面的交锋, 也是他们对马克思 主义的不同解释之间的对话. 因此, 在争论中类 似的批评很常见: 以偏概全 形而上学的思维 方式 教条式地简单套用马克思的理论 , 等等. 为说服他人,讨论者们便不得不 回到经典 , 死抠字眼 以辨析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等概念.在此意义 上, 《重视》的第三个意义在于,它促使研究者 重新审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 这实际 上拓展了教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多维解释 的空间. 《重视》标志着教育学界在一定程度上 开始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单向度解释模式.自1949 至1978 年,马克思主义对教育的解释模式 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因此《重视》所带来的解放 意义重大.诚如有学者所言, 《重视》在中国当 代教育学理论上是一篇划时代的文章.[1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