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9-07-05 |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家于光远 自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 于光远频繁发表 关于教育的文章,至1991 年他已出版四部教育 著作.⑤ 依于光远自己的标准,他 勉强 算得 上一位教育学家.于光远在晚年称自己是一个 不悔的马克思主义者 .[12] 因此,可以说他是 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家. 他的教育论述绝大部 分收入四部教育著作, 尤以 《我的教育思想》 (下 文简称《教育思想》 )在教育学界影响最大,且 是唯一的理论著作. 在这部作品中, 于光远为教 育学界展现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构方 式, 提出了他对若干教育 (学) 问题的独特思考, 引发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 来,他的工作仍然极富启发性.下文主要以《教 育思想》为分析对象来阐明他的贡献.
(一)见解深刻的《教育思想》 从诸章节的名称上看, 这本书与一般的教育 学著作大不相同, 它鲜明地表现出作者重点关注 的教育(学)问题.从内容上看,各章主题具有 明显的跳跃性, 它们之间联系也比较松散, 整体 结构欠严谨. 比如, 第1章从对教育现象的分类 开始, 作者将教育现象分为两类: 社会现象和认 识现象. 在第
2 章, 作者从教育认识现象的角度 详细探讨教育者、 受教育者、 环境之间的关系即 三体问题 .在接下来一章中,作者突然转向 探讨教材、 学校制度与社会进步间的关系, 并提 出一个颇具创造性的 分做三截的一对平行线 思想. 在逻辑上, 第3章似应转向教育社会现象 学的论述, 或进一步探讨教育认识现象学. 其实, 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有
5 章(第
1、
2、
3、
4、7 章)是作者在工作讲话、演讲、访谈的基 础加工而成, 只不过在成书时将每部分加以系统 化、理论化而已.诚如作者所言, 我写这样一 部书, 为的是把自己关于教育工作的一些看法发 表出来,就正于同志们. [5]4 尽管这部著作在 结构上存在诸多不足, 但一种教育思想的价值主 要不在于思想本身的完整性, 而在于它是否展现
28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了深邃的洞察力, 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依 此标准来看, 《教育思想》是一部见解深刻、富 有启发性的教育理论著作.
(二)为教育学科分化奠基 在第
1 章, 于光远提出了教育科学的分类问 题.20 世纪上半叶已有不少教育学者探讨过这 一问题,但是在五六十年代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边缘学科悉数被削掉,只剩下教育学一株独苗. 教育学遂成为 大教育学 , 不得不背上过于 沉 重的翅膀 [13] .当时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外,一切均属 横扫 之列. 教育学命题大多源自毛泽东关于教育工作的指 示. 教育学的编写模式是大量引述马克思、 恩格 斯、列宁、尤其是毛泽东的语录,用语录代替说 理,用语录代替论证.在 文革 结束前的十多 年内 教育学 已被语录化.[14] 于光远在第
1 章和《关于教育科学体系的问题》 (1979)中指 出教育科学包括许多分支部门, 有理论的教育科 学、应用的教育科学、技术的教育科学,有关于 一般教育的科学,有关于特殊的教育科学等等. 紧接着, 他着重探讨了理论的教育科学, 并将其 分为教育社会现象学与教育认识现象学. 在于光 远看来, 人们常用的 经济基础 和 上层建筑 分析框架在解释教育方面存在局限, 他还指出教 育社会现象学和教育认识现象学均可分出许多 学科来研究.例如,可通过教育经济学、教育政 治学、 教育法学、 教育社会学等学科来研究作为 社会现象的教育. 由于在学术和政治上的特殊地 位, 于光远重提教育科学的分类问题为后来陆续 恢复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