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2019-07-06

《论语》 里有很多诸如 食不语 等饮 食礼仪;

荀子强调通过礼仪的组织建 构让饮食在人生中获得恰当的味道 和意义. 礼仪事实上代表着过一种既 善且美的生活的恰当方式, 是克制人 类自然欲望的关键媒介, 通过围绕饮 食的礼仪习俗的养成, 人成其为人, 而不是像动物一样只知道 吃 . 早期中国文化的优越感也建立在 各种饮食行为的评价体系上. 食材的 选择与料理, 不同的烹饪方法, 生食与 熟食, 素食与荤食, 嗜吃与节制, 与这 些有关的看法往往指向圣人们所认为 的, 远古时期淳朴、 中庸、 纯洁的饮食 习惯, 与后来放纵、 颓废的饮食习惯的 二元对立. 这种对饮食习惯的道德判 断是泛理想化的, 以之作为 文明 与 野蛮 的区别有失偏颇, 不过也揭示 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古之风的一个源 头. 本书对于伊尹的 至味 和祭祀所 用的无味之羹的讨论, 也让我们注意 到中国美学 淡之味 的一条渊源. 老子说, 治大国如烹小鲜. 良政 的核心宗旨就是造福于民, 要保证人 民有足够的、 新鲜的食物, 也要懂得 适度的干预和不要过度 烹饪 . 庄子 讲述 庖丁解牛 , 在胡司德看来, 这 个故事无形中颠覆了既有的社会等 级秩序的观念, 反映出从饮食文化延 伸而来的古代政治对于圣王应当具 有的道德修养和判断力的希冀. 祭祀礼仪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古人通过各种典仪向神灵表 达敬意, 在其中贯注了丰富的情感和 期待. 作为祭礼中的献祭物, 献给祖 先的食物和饮品一直是中国以祖先 为中心的祭祀礼仪的标志性构成部 分. 《荀子》 里有很多对各式祭礼所用 饮食的描述, 旨在阐明祭礼的指导原 则, 既要崇尚根本, 也要实用 (采用常 见的材料) . 人们认为祭祀可以在感 官上与鬼神取得联系, 对 通感 问题 论述最多的是 《荀子》 和 《吕氏春秋》 . 从有关早期中国饮食的理论阐 释来看, 胡司德的关注重心在于探索 思想文化特征. 建立在大量文献分析 基础上的这项研究, 不仅注意其中的 文本内容, 也观照文本的组织形式, 设身处地立足于中国的古典文化, 探 讨传统的建立和延续的契机. 无论中 国传........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