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2019-07-16
义务教育教科书 ・ 数学教学参考书 三 确定位置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 知道确定第几列、 第几行的规则;

初步理解数 对的含义,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 经历从用数对描述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纸上点的位 置的抽象过程, 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 3.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经验, 感受用数对表示物体 位置的简洁性和对应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

(二)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

4 个例题、

2 个课堂活动和练习八组成.在一年级已经学习的用 第几组第几排 来描述学生座位的基础上, 尝试用 第几列第几行 来表示, 再尝 试把 第几列第几行 换成数对来表示.今后,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还会继续用 数对表示点.在学习过程中, 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加以提升, 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 位置,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个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 能由 第几列第几行 顺利过渡到一个数对, 并知道这 个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 单元教学建议 用 数对 表示一个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表示方格纸上的点, 对于四年级 学生而言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 教学时, 建议老师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找准基 础, 抓好过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学习基础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 找座位 , 即用 第几组第几排 表示某个学生在教室的位置, 用 第几列第几行 来过渡到

42 各单元教科书说明和教学建议 数对.二是充分利用方格纸, 把教室位置图转换成方格图, 那么 第1列第1行 就是数对 (1, 1) , 第5列第3行 就是数对 (5, 3) , 让学生知道第一个数表示列, 第 二个数表示行.三是把握好 《标准》 要求, 在具体情境中,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限于正整数) 表示位置, 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 教学和评价时都不应 超过这个内容要求.

43 义务教育教科书 ・ 数学教学参考书 建议用2课时教学.第1课时, 教学例

1、 例2, 完成相应的课堂活动及练习八 第1~4题;

第2课时, 教学例

3、 例4, 完成相应的课堂活动及练习八第5~7题、 思考题. 例1学习 列和行 , 有四个层次: 一是直接呈现小红所在班级的座位图, 引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

二是对照 学生座位图编排了方格图, 并明确小红 的位置可以用方格图中的点来表示, 这 是从具体位置向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关键 一步, 教科书中的对话框 小红的位置用 第3列与第2行交叉处的点表示 , 给出列 和行这两个名称;

三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 列和行, 教科书又安排了一个对话框, 让 学生去找小娟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为 给用数对表示位置奠定基础;

四是 说一 说 , 既有从具体情境中的位置到方格图上 位置的抽象, 又有对列和行的理解. 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在教室情境中 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红所在的位置.其次, 教师要清楚地介绍列和行是什么, 可 以结合座位图, 告诉学生并让学生找一 找班上座位的列和行.在此基础上, 再 让学生把小红的位置用列、 行表示, 这样 学生就可以确定小红的位置在第

3 列第2行.然后让学生类比迁移, 找一找 小娟在第几列第几行.最后是让学生自 己完成从座位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转换, 结合座位图和方格图, 找出小强在第几列第几行, 并标出小强的位置. 例2是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 直接用方格棋盘的一部分作为方格图来引导学生探讨确 定位置的方法, 这就把例1的情境图和方格图合二为一了. 教学时, 除了让学生直接说出黑、 白棋子各在第几列第几行之外, 对于用数对表示其位 置,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对的意义.同时还要 安排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体会、 感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优越性, 即用数对表示位置简明、 清楚、 准确.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