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NaluLee | 2019-07-12 |
JiTT模式还要求教师布置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网上探究. 从本质上看,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与基于资源的学习,和WebQuest一样都是属于基于网络探究的同一类模式.这类模式都是选择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个实际问题作为探究主题而展开,往往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或是一个学科内若干知识点的综合运用),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小组合作探究,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外活动时间,所以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与基于资源的学习实际上可以看成是WebQuest模式的三个子类,而且都属于 课外整合模式 可见,在整个90年代(包括
21 世纪的头几年)美国实施的主要整合模式实际上只有 WebQuest 和 JiTT 两种;
而在教学应用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则是 WebQuest 模式. 在2003年12月由 Teaching &
Learning 杂志评选出的全美十佳 教育技术应用项目 中,无一例外都属于WebQuest模式,就是有力的证明. 1.第一阶段最具影响力的 整合 模式 ―― WebQuest WebQuest创始人伯尼・道奇等人为WebQuest给出的定义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利用因特网上的资源来开展课程单元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习者交互过程所使用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都是从因特网上获得;
在这类课程单元中,呈现给学生的是特定的情景或某个项目,并为学生提供大量网上的信息资源,要求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综合来找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为了便于开展这种教学活动 WebQuest 还为教师提供了固定的设计模板和有关规则及指导,因而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由以上定义可见,WebQuest的内涵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WebQuest的主题是 需要创造性地解决的问题或是需要完成的项目 ,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任务;
第二,在WebQuest这类活动中, 学生使用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上获取 ,所以WebQuest能有效激发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的积极性(这也是WebQuest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
第三,由于WebQuest为教师提供了有固定结构的教学设计模板和有关规则及指导(相当于为一线教师搭建了便于实施这种整合课程教学设计的脚手架,从而使广大教师易于掌握、易于操作. 2.关于 WebQuest 模式的内函及实施 伯尼・道奇认为WebQuest的实施应包含下面七个步骤:设计一个合适的课程单元(与课程标准一致、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提出一个能促进高级认知发展的任务(促进高级认知发展的任务,即探究的主题,这是WebQuest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它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提供基础)开始网页设计(为便于教师进行设计网页,自1995年开始WebQuest即向广大教师提供设计模板.这种设计模板具有以下特点:包含WebQuest的基本结构;
模板的每一部分都给出帮助你设计WebQuest的具体策略)完成评价(在评价环节中,教师应给出评价指标)设计学习活动过程.以文字形式记下所有活动内容.检查并改进. 除了伯尼・道奇提出的、包含上述七个步骤的WebQuest模式以外,在多年推广应用 WebQuest 的过程中,还形成了其他一些实施步骤略有不同的 WebQuest 模式(例如,包含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总结等六个步骤的WebQuest模式,以及包含引言、任务、过程、评价、结论等五个环节的WebQuest模式). 2.关于 WebQuest 模式的内涵及实施 本阶段主要特征是: 整合 模式,逐渐从原来全球一边倒地只推崇WebQuest这类课外整合模式,过渡到开始关注课内整合模式. 第二阶段之所以强调应从2003年前后开始,是因为在2003年秋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启动了一项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项目 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in Science,简称 TELS 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是要通过理科课程设计、教师专业培训、评估和信息技术支持等四个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来促进信息技术与理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理科学习成绩,最终达到 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 的目的. 为满足中学理科教学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理科教学的整合,TELS项目共形成有信息技术环境支持的18个中学理科主题课程模块(初中和高中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