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 2015-08-18 |
(一)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 教学性评价 ,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诊断性评价作用: 1.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2.适当安置学生. 诊断性评价的通过以下手段获取 相关信息 查阅被评价者在此之前的有关成绩记录.摸底测验.学习要素调查表.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级成绩或作证明,而是在确定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已经掌握和为顺利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应当掌握的内容,并帮助每一位学生学会那些本应掌握而尚未掌握的要点. 形成性评价步骤: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重视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效果;
第二,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客体,而且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活动是其重要特征;
第三,评价的结论服务于为学生改进学习提供意见,而不仅仅是奖惩.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 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表之一.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
(二)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分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1.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群体内,通过个体与群体中相对标准的比较所进行的评价.被评价群体之内选取评价标准,然后再把各个个体与之逐个进行比较,从而明确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优劣位置. 常模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通常是以该生所在群体的平均分数为标准,这一平均分数常被称为 常模 ,以此为参照来衡量和判断学生成绩在一个群体中所属的位置. 优点: 适用面广,不受群体水平的限制,准确判断出某一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无论整体水平如何,都可以评出优与劣,先进与落后,高考时不论试题的难易程度如何,都能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 缺点: 第一,相对评价只在评价对象团体内部相互之间进行高低、优劣比较,这种比较不涉及教学目标,所以不能确切地说明学生成绩的真实水平.第二,相对评价法只能适用于一定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变成不客观不公正了.例如:相对评价按正态分布曲线比例固定各等级人数,这样,在优秀的学校和班里,许多优秀的学生评不上优秀等级,反之,在差劲的学校或班里,许多成绩不佳的却被排在优等的位置,就容易降低评价标准,第三,相对评价按一定比例将学生分等,容易造成学生之间过于激烈的 病态竞争 ,给教学带来副作用,尤其是差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 2.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将评价的判断建立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它是事先制定出客观标准,然后将群体成员中要评价的对象逐一和这个既定标准进行对照,以评定其优劣.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根据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程度而进行的,因此,又被称为目标参照评价,这种评价并不照顾评价对象的整体状况而提高或降低评价标准.以百分制为例,规定60分以上为及格,以下为不及格,如果大家都考到60分,则全班都及格,反之无一人考到60分,则全班都不及格. 优点: 标准客观、评价简便,如果评价的标准客观正确,使用得当,那么学生可以通过评价明确自己与客观标准的差距,激励学生不断上进,以达到更高的标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 但问题在于绝对评价很难做到客观、准确.绝对标准未必是客观的、统一的标准.绝对评价强调统一的标准,对基础不同、条件不同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评价,这和相对评价一样忽视个性. 3.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群体内被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和现在,或一个个体的若干方面相比较进行的评价.也就是说,个体差异评价是把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 它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纵向评价,即把评价对象不同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如:一个学生过去的物理成绩是60分,现在是90分,说明他的物理成绩有了提高;